内蒙古多举措让新入职律师在基层大显身手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玉璟 郭君怡

“以前在律所,接触的案子类型比较单一,到了司法所,每天都能碰到形形色色的法律问题。”来自内蒙古济海律师事务所的新入职律师常旭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北司法所实践锻炼,为群众答疑解惑之余,他感慨道,“这不仅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群众的身边。”

常旭的经历是内蒙古自治区参与实践锻炼律师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5月自治区开展“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试点工作以来,首批108名新入职律师扎根基层,共解答群众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意见4442次,协助指导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677次,宣传法律法规1101次,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805件,协助、参与苏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工作213次,为自治区基层法治建设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双重保障”为律师免去后顾之忧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全区1062个司法所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然而司法所工作人员配备与其工作任务却并不相适应。与此同时,自治区的律师队伍正在以年均16.8%的增速逐渐扩大,新入职律师中70%为青年律师,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案源渠道狭窄,新入职律师起初的执业道路往往困难重重。

为此,自治区司法厅积极响应司法部号召,在广泛征求12个盟市意见后,正式印发通知并召开专项部署会,全面启动“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试点工作。

按照“双方自愿、双重保障、双师指导”的原则,各盟市、旗县区司法局建立起了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成立专门工作协调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实践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逐一解决,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同时,各地司法局还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均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自治区律师协会会长胡丽妹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治区律师协会通过减免参与试点律师会费、在评选表彰和培养培训中给予优先考虑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司法所和新入职律师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明确了参与试点的律师每年36000元的最低保障标准,各旗县区司法局每月为到司法所锻炼实践的新入职律师支付1500元补贴,同时,律师事务所也支付1500元补贴,“双重保障”为律师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同时,各盟市司法局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新入职律师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各级律师协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组织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为新入职律师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全方位的保障措施让新入职律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锻炼中。

“双师指导”助力培育新生力量

如何让新入职律师在基层迅速成长,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法治人才?自治区司法厅从创新机制入手,推出了“双师指导”机制,即律师事务所、司法所各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和工作人员,担任新入职律师的指导老师。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平地泉司法所实践锻炼的内蒙古幸黎律师事务所新入职律师贾帅就是“双师指导”机制的受益者之一。

一次,贾帅在值班时,遇到了来自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群众前来为其残疾人舅舅咨询劳务合同纠纷相关的法律问题。在充分了解其家庭情况以及案件事实后,贾帅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并担任其二审案件的诉讼代理人。工作期间,律所指导老师从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给予指导,司法所指导老师带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从而更方便与受援群众沟通。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贾帅成功帮助残疾劳动者拿到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时化解了原被告之间的矛盾,也省去了后续申请强制执行等程序。

贾帅说:“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双师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了解,为了让参与实践锻炼的律师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自治区司法厅还邀请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作为授课老师,采用“案例复盘+情景模拟+实战带教”的方式,为参与实践锻炼的律师进行岗前培训。

在面对邻里间长期的噪音扰民纠纷时,内蒙古丰盈律师事务所新入职律师张燕巧妙运用了培训中讲授的“情理法”融合的技巧,成功化解了邻里之间多年的积怨。张燕表示:“培训让我底气十足,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感觉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据介绍,实践锻炼期间,在不影响司法所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新入职律师可以由指导老师带领承办一定案件,从而有机会积累更多实战经验,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新生力量。

多元实践做群众的“法律贴心人”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特别遥远,遇到事儿都不知道该找谁。现在好了,有这些年轻律师帮忙,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感觉法律就在身边保护着我们。”日前,一位申请法律援助的困难群众感激道。

记者了解到,基层法律服务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群众的难题。新入职律师的到来,就像及时的援兵,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基层群众的“法律贴心人”。

据介绍,实践锻炼期间,律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多元实践,积极投身于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

在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案件中,参与实践锻炼的律师从法律层面为当事人解疑释惑,引导双方合理提出诉求,为调解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依据和支撑,有效提升了调解工作的质效,用专业和耐心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同时,律师们还积极参与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基层培育了一批法治建设骨干;开展送法进村(居)活动时,他们积极探索“精准普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基层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在助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方面,参与实践锻炼的律师们还参与到重大行政决策、文件审查等工作中,从法律风险防控角度提出专业意见,从而避免潜在的法律纠纷,保障各类项目顺利推进,为基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成为了基层政府的“法律智囊团”。

据悉,下一步,自治区司法厅将持续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为新入职律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更多新入职律师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 

相关产品

评论